苏武《别李陵诗》,借鹿鸣相呼相恋,以喻宾主的一片真诚
发布时间:2019-11-01 11:01:09   来源:东方头条   评论 参与

本文乃“亏摸索给”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!

别李陵诗

骨肉缘枝叶,结交亦相因。四海皆兄弟,谁为行路人?况我连枝树,与子同一身。昔为鸳与鸯,今为参与辰。昔者常相近,邀若胡与秦。惟念当乖离,恩情日以新。鹿鸣思野草,可以喻嘉宾。我有一樽酒,欲以赠远人。愿子留斟酌,慰此平生亲。

苏武(?一前60),字子卿,西汉名臣,苏建中子。杜陵(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)人。少以父任,兄弟并为郎。汉武帝天汉元年(公元前100年),以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,被扣留。单于百般诱降,苏武严辞拒绝,被幽禁大窖中,威武不屈。后又被迁于北海(今贝加尔湖)边牧羊,以野鼠和野菜为食,持节坚持十九年。汉昭帝六年(公元前81年),因匈奴与汉和亲,才被遣回朝,官为典属国。苏武“始以强壮出,及还,须发尽白”。汉宣帝甘露三年,为表彰前代功臣,图画十一人于麒麟阁,苏武是其中之一。

旧题《苏武诗四首》学者多认为是伪作。《汉书》卷五十四有传(附《苏建传》后)。《文选》所收《苏武诗》四首,和李陵《与苏武诗》三首一样,其作者为谁人,依然存在着分歧。笔者同意迁辟疆先生的观点,“与过而疑之,宁过而存之”(《汉魏诗选按语》),故仍归苏武名下。原诗共四首,这里选的是第一首,写与友人别离之情。沈德潜在《古诗源》中解题说:“首章别兄弟,次章别妻,三四章别友,非皆别李陵也。钟竟陵俱解作别陵,未必然。”可备一说。开篇两句“骨肉缘枝叶,结交亦相因”,以设喻写起,自然而又亲切。

人间至爱,莫过于骨肉亲情,父母、兄弟、姊妹皆系如此,就像一棵树上的枝叶一样,二位一体,相依为命,很难分开。就此推论,与人交往,建立友谊,也应该像骨肉兄弟那样亲密无间,不存芥蒂。这两句是借骨肉而说交友,表明相别两人的亲密关系。接下两句就“结交”而展开,化用《论语·颜渊》篇中的成句。“四海皆兄弟,谁为行路人。”当初,孔夫子主张“仁者爱人”,强调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”。作者借用此语,说明天下朋友交谊,都像亲兄弟一样,分别时总是难割难舍,令人不忍。写到这里,作者尤感不足,于是再行设喻,补充首句之意:“况我连枝树,与子同一身。”

一般的朋友分离,尚且心中恋恋,感到难过,何况我们是人间挚友,犹如相连的枝叶,同生在一棵树上呢!如果说前六句主要是通过反复设喻来写友谊之情,就像骨肉之亲一样,那么,接下来的四句则主要通过反复对比,以强调分别之难:“昔为鸳与鸯,今为参与辰。昔者常相近,魏若胡与秦。”过去,我们相处融洽,彼此知心,就像鸳鸯那样亲亲密密;而今天我们分别后无异于夜空中的参星与辰星,一个在西,一个在东,怎得相见?往日我们共处一方,相亲相近;而现在,你留胡地,寄身匈奴之邦,我则返回故土长安,那原属秦国的地方,相距是多么遥远啊!

诗人在结束今昔对比之后,直接抒写离别的感受:“惟念当乖离,恩情日以新。”这两句以质朴的语言,写出了非常深刻的道理。那就是朋友平时相处,并不觉得怎样,可是一旦想到离别,天各一方的情景,就会觉得以往的情谊该是多么弥足珍贵!这就是别友后许多人都曾有过的感情,极具典型性。由于友情、离情均已写足,最后六句也就是第三层,转入对宴会告别的描写,借以加深离情的气氛。“鹿鸣思野草,可以喻嘉宾“,先用典故,恰如其份。这两句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

《鹿鸣》是小雅的首篇,描写宴伙嘉宾的情景,这恰好与此诗所写的内容相吻合,所以作者信手拈来,借鹿鸣相呼相恋,以喻宾主的一片真诚,既表现了友谊,又加深了离情,恰到好处。在送别的场合,最能引起宾主注意的莫过于酒了。大家举杯痛饮,或借以慰勉,或借以解忧,这种种离愁别恨,都在这“一樽”之中了。以此结束全诗,用乐景寄哀情,真是巧妙之极。清人沈德潜在《古诗源》中不仅收录了苏李诗,而且还作了很有见地的评论:“苏李诗一唱三叹,感悟俱存。无急言竭论,而意自长,言自远也。故知庞言繁称,道所不贵。”无疑,这首诗也同样具有上述的特点。

① 康复在线网所有原创文章(含图片)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应在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。
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:2816822384@qq.com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相关热词搜索:宾主 相恋 真诚 李陵 苏武

上一篇:“野蛮”楚人对周礼是如何粗暴践踏的?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主办单位:《康复在线网》出版公司。 网站低俗信息举报信箱
康复在线网:立足“华人的角度”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