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宦官的恶劣影响,归根究底是君主的信赖,昏君无能祸国殃民
发布时间:2019-11-01 10:52:18   来源:东方头条   评论 参与

今日看点:唐朝宦官的恶劣影响,归根究底是君主的信赖,昏君无能祸国殃民

大家好,欢迎收看本期的古侠今史,今天给大家聊一聊有关宦官的恶劣影响。宦官影响国家政治而引至衰亡者,首推汉、唐、明三代,若就此三代皇朝作比较,则东汉与明代宦官之气焰及对国家兴亡之影响又不如唐。唐代宦官,尤其在安史乱后,气焰之大与权力之根深蒂固,足以左右国家一切措施。唐之亡,亡于宦官,语虽过激,亦颇有根据。然而唐代宦官权势之造成,亦非单一原因所致,而是积多项因素之结果。客观上,诸如财权、兵权等之为宦官所夺得,主观上,由于帝皇之昏庸而对宦官之信任,遂使唐代宦官集团获得空前绝后权势,兹就各点逐一分析之。若论宦官取得权势之原因,最主要者,莫如帝王之昏庸,或心理上对宦官之信赖,在理论上,专制政治下的君主,乃唯一授权者,换言之,未得帝王信赖,任何臣民均难获得权势。

唐朝宦官

唐初自玄武门事变以后,皇帝继承之争斗不断发生。如高祖、睿宗、玄宗和顺宗之四次内禅,给予李唐帝室警惕者甚多。故中唐以后之皇帝,对继承者采不信任态度,乃可想见。皇帝既对朝臣有隔膜,对继承者不敢信任,则唯有视宦官为心腹,加以宦者常与帝王接近,无隔膜,又可做帝皇耳目,在先天上,宦官本身亦无篡位之可能与条件,故就皇帝立场言,宦官对皇位之威胁远较朝臣或皇位继承人为小。

玄武门

且事实上,自东汉以至唐、明之宦官均曾有翼戴之功,如宦官高力士参与平定太平公主与韦后之祸,对玄宗嗣位有功;安史之乱时,宦官李辅国策划马嵬驿政变、拥太子(肃宗)即位灵武等,无怪帝皇信赖宦官之专且深。中唐以后,时因宦官之权势过大,须欲诛除宦官,然其所欲诛者,不过少数首恶而易以其他宦官而已。昭宗恶宦官,在天复以前,与宰相崔胤谋去宦官,唯在天复三年正月,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以兵尽诛宦官后,昭宗反撰文以祭之。可证唐代皇帝对宦官始终并未失去信心。基此要因,唐代宦官能先后掌握财权、兵权、监军、枢密之职任者,殆可想见。

高力士脱靴

有唐一代,中央库藏之职责归太府寺。太府寺内有左藏署、右藏署,为国家财货储藏之所。除太府寺外,唐尚置有少府监,其职掌为进奉宫室宗庙所需之钱物。在唐初以至玄宗以前,不论太府、少府,皆由外朝官所主理。但至玄宗时,迷于眼前太平享乐,乃接受臣下私人之贡奉,此种贡奉不入左藏而入宫内,于是宫内置琼林、大盈二库,以为皇帝之私藏,朝臣虽有反对者,均未见效,故自玄宗时,国家财政与皇室财赋逐渐分开。

玄宗与杨玉环

玄宗时之大盈库是否由宦官掌管,由于史料缺乏,不可确知,但肃宗时则确知大盈库为宦官所掌管。于是宦官取得皇室财政之控制权。肃宗时,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,将左藏库之金帛尽移于大盈库,于是宦官又进而控制国家财政有二十年,至大历十四年,由于宰相杨炎之请求,交出国家财政权,但皇室财政似仍由宦官主管。德宗还京以后,继续接受臣下进奉,皆入大盈内库,并不时向臣下宣索,进奉之金帛者极多。皇室财政最后之决定权虽在皇帝,而宦官乃主要负责管理者,常擅立主见,倘遇昏庸皇帝,宦官自然成为皇室财政之主宰者,甚或假借帝旨,干预国家财政,既掌握皇室财权,又可干涉国家财政,宦官之权势焉得不大?

唐朝宦官

唐初兵权掌握于武将手中,宦官无法过问。虽有韦后杀中宗后,命宦官左监门大将军薛崇简帅兵五百人往筠州以备醮王重福,及玄宗时,命宦官杨思勋领兵征讨蛮夷等,然均属临时性之差遣。安史乱发,李辅国专掌禁兵,开宦官掌握兵权先例。经李辅国后,宦官程元振亦掌总禁兵,权震天下。代宗时,宦官鱼朝恩控制神策军。永泰元年,吐蕃入寇,鱼朝恩以神策军入屯禁中,自此以后,神策军遂由地方军变为天子之禁军。鱼朝恩死后,神策军虽一度由非宦官出身之刘希暹、王驾鹤、白志贞相继统领,但至德宗建中三年京师泾原兵变,皇帝仓促出奔,白志贞统领之神策军并无至者,独宦官窦文场等随行。及德宗回銮后,尽罢统兵宿将,而以宦官代之。

德宗

贞元十二年六月,置左右神策军中尉,以宦官担任,于是中央兵权遂正式落入宦官集团之手。代宗以后,北衙禁军中之神策军,不仅压倒南衙诸卫兵,且势力发展至京师以外,而又有神策行营之设,亦统于宦官,受神策护军中尉节制。贞元四年,武库之器械由军器使掌管,由宦官兼任,南衙诸卫军无法与神策军抗衡,原因在此,宦官既领神策军,又兼治京城武器,中央兵权遂成为宦官权势之基础。唐代监军制萌芽于御史监军,御史监军本隋代临时性之遣派官职,至唐代则较早于高宗时之李峤,以监察御史身份监岭南军。武则天时之苏珦以监察御史身份监河西军等。至玄宗开元初年,此制尚见存在,始有以宦官为监军,而御史不复任监军之职。

李治武则天

就大体而论,皇帝心理上,宦官较朝臣更为亲近可靠,认为宦官代御史监军更有效控制地方军队。且宦官遇事可直接上奏皇帝,监军奏事不必经由节度使转达。因此,监军在方镇地位与气焰甚高,藩镇对监军亦多不敢开罪,其职权虽不固定,然所管之事甚多,诸如领兵,或遇战事时,干预战略,或直接承皇帝命令对军中之赏罚,或在藩镇更易之际,或藩镇不能视事时,监军可代藩镇指挥军事。由于监军地位崇高,又得皇帝宠信,故藩镇对监军使多持畏惧态度。如德宗时,河东监军王定远专河东军政,且欲杀河东节度使李说等。

宪宗时严绶为河东节度使,但军政补署,一出于监军李辅国,严绶奉命行事而已。刘辟之乱,刘贞亮为高崇文之监军,竟擅杀节度使李康等,甚且对藩镇幕僚或州刺史亦加干扰。如马总任职郑滑节度使姚南仲幕下,以其道直,为监军所诬奏,贬泉州别驾;王正雅为汝州刺史,因不堪监军之怙权而谢病免等,均见当时监军权势之大,对一般藩镇,并不放在眼内,遂使宦官势力不但扩展到地方去,且更为根深蒂固矣。

宪宗

唐代宗时,开始以宦官为枢密使,其职掌为受表奏,于内中进呈,若皇帝对臣下有所处分,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,故论其工作,不过属皇帝个人之文书收发而已。但由于有承受表奏之权力,便能察查表奏,进而干涉外朝大臣之行政。亦由于有宣布诏令之权力,便能假传圣旨,潜窃帝皇大权。元和中,中官梁守谦掌枢密,印权重当世。枢密使刘光琦亦干涉宰相议事,甚者以为任命宰相而枢密使不预知,被指责为坠败旧风。故知其时枢密使通例皆能预知命相之事。会昌中,伐昭义刘缜,宰相李德裕与枢密使杨钦义、刘行深议,约敕监军不得干预军政一事,观之,因监军乃宦官之职任,令监军勿干预军政,须征得枢密使同意不可,宰相不能单独决定。可见其时枢密使权势之大,而枢密使之地位无异不仅与左右军中尉同为宦官领袖,且为当时最有权势之人物。唯在僖、昭以前,枢密使虽拥有权势,仅在幕后干预政治,至僖宗时,杨复恭为枢密使,更于堂状后帖黄指挥军政事,公开侵夺相权,宦官既能公开侵夺相权,权势焉得不大。

① 康复在线网所有原创文章(含图片)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应在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。
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:2816822384@qq.com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相关热词搜索:归根究底 祸国殃民 昏君 宦官 君主

上一篇:30年时间,10万页档案,他是中国研究斯坦因第一人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主办单位:《康复在线网》出版公司。 网站低俗信息举报信箱
康复在线网:立足“华人的角度”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